在過去的幾十年里,特殊的手性催化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不對稱合成。然而,真正有優勢的手性框架仍然非常有限。因此,尋找和發展新的多功能框架仍然是高需求的,但具有挑戰性。香港科技大學的孫建偉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結合BINOL和SPINOL優點的新型手性骨架——SPHENOL的設計、合成和應用。這種獨特的特性使SPHENOL成為開發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的新平臺。其優越的性能已在機理無關的反應中得到證明,包括不對稱氫化、氫化酰基化和用于實際不對稱合成二酚本身的螺環化反應。這些結果表明了該二酚作為一種有用的手性骨架的巨大潛力。
雖然SPHENOL看起來結構復雜,但是合成設計確實非常的簡潔:
以市售的萘酚醛2為底物,首先與丙酮進行羥醛縮合、Pd/C催化氫化,得到對稱的酮3;接下來,期望通過手性磷酸催化誘導作用,發生不對稱脫水環化,構建手性螺環,得到SPHENOL
在一系列優化之后,在手性磷酸催化下,酮3轉化為SPHENOL 1的過程可以實現完全轉化以及91%的對映選擇性。為了通過該過程實現可工業化的SPHENOL合成,該課題組也進行了克級反應的嘗試。最后,在克級規模,以2 mol%手性磷酸CPA催化,R構型手性二酚SPHENOL分離收率達到90%,經過重結晶后收率為89%,產物ee值達到99%!
應用(手性亞磷酰胺)
孫建偉教授課題將手性SPHENOL轉化為手性亞磷酰胺,進行了一系列應用研究。該SPHENOL衍生的亞磷酰胺L1用于催化脫氫氨基酸的不對稱加氫,相較于同類型的SPINOL骨架與BINOL骨架有著更優異的表現。
應用(手性磷酸)
孫建偉教授課題將手性SPHENOL轉化為手性磷酸C1與C2,進行了一系列應用研究。隨后,使用制備的螺手性磷酸C1催化酮3的不對稱環化,發現在10 g只需要0.1 mol%的新型螺手性磷酸,反應收率為89%,并且對映選擇性達到93% ee。在1 mol%催化量下進行,收率和ee值均為95%. 這展現了該手性骨架的強有效應用價值。
這些結果都證明了SPHENOL骨架在催化領域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,為了進一步挖掘以及推廣該結構的應用價值。